1透湿率
按GB/T 12704.1—2009的方法进行试验,防护服材料透湿率应不低于2500g/(m3•24h)或标示量(取较大值)。
2抗合成血液穿透性
按YY/T 0700—2008表1中程序C或D进行试验时,防护服材料应不低于表1中2级的要求。
3断裂强力
按照GB/T 3923.1—2013中规定的条样法进行试验,防护服材料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45 N。
4阻燃性能
防护服若声称具有阻燃性能,按GB/T 5455—2014中规定的垂直法进行燃烧性能试验,应符合下列要求:
a)损毁长度不大于200 mm;
b)续燃时间不超过15 s
c)阴燃时间不超过10 s
5表面抗湿性
按GB/T4745—2012进行试验,防护服外侧面按GB/T 4745—2012中 9.1进行沾水评级,应不低于制造商标识的等级。
6阻血液传播病原体穿透性能
对于预期接触喷洒或飞溅等形式的血液或体液的防护服,按YY/T 0689—2008进行试验,根据表1给出的性能水平确定等级,应不低于制造商标识的等级。
注:YY/T 0700—2008可用于本试验筛选以预测预期水平,其试验结果能作为不合格判定的依据,但不能作为合格。
7阻湿态微生物穿透性能
对于预期在经受摩擦、压力和润湿等综合作用下接触传染因子的防护服,按YY/T 0506.6—2009进行试验,根据表3给出的性能水平确定等级,应不低于制造商标识的等级。
8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性能
对于预期接触污染固体粒子的防护服,按YY/T 0506,5—2009进行试验,根据表4给出的性能水平确定等级,应不低于制造商标识的等级。
9抗静电性
防护服若声称具有抗静电性,按GB/T 12703.3—2009进行试验,防护服的带电量应不大于0.6 pC/件。
防护服若未声称具有抗静电性,制造商应在随附文件或包装上给出相关警示信息。
10抗渗水性
按GB/T 4744—2013的方法进行试验,含接缝处的试样静水压应不低于1.67 kPa(17 cmH2O)。
11阻穿透性能
按照GB 19082—2009中 5.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﹐含接缝处的试样对非油性颗粒的穿透率应不大于30%。
按GB/T 12704.1—2009的方法进行试验,防护服材料透湿率应不低于2500g/(m3•24h)或标示量(取较大值)。
2抗合成血液穿透性
按YY/T 0700—2008表1中程序C或D进行试验时,防护服材料应不低于表1中2级的要求。
3断裂强力
按照GB/T 3923.1—2013中规定的条样法进行试验,防护服材料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45 N。
4阻燃性能
防护服若声称具有阻燃性能,按GB/T 5455—2014中规定的垂直法进行燃烧性能试验,应符合下列要求:
a)损毁长度不大于200 mm;
b)续燃时间不超过15 s
c)阴燃时间不超过10 s
5表面抗湿性
按GB/T4745—2012进行试验,防护服外侧面按GB/T 4745—2012中 9.1进行沾水评级,应不低于制造商标识的等级。
6阻血液传播病原体穿透性能
对于预期接触喷洒或飞溅等形式的血液或体液的防护服,按YY/T 0689—2008进行试验,根据表1给出的性能水平确定等级,应不低于制造商标识的等级。
注:YY/T 0700—2008可用于本试验筛选以预测预期水平,其试验结果能作为不合格判定的依据,但不能作为合格。
表1 抗合成血液穿透性、阻血液传播病原体穿透分级
对于预期在经受摩擦、压力和润湿等综合作用下接触传染因子的防护服,按YY/T 0506.6—2009进行试验,根据表3给出的性能水平确定等级,应不低于制造商标识的等级。
表2阻湿态微生物穿透分级
对于预期接触污染固体粒子的防护服,按YY/T 0506,5—2009进行试验,根据表4给出的性能水平确定等级,应不低于制造商标识的等级。
表3阻干态微生物穿透分级
防护服若声称具有抗静电性,按GB/T 12703.3—2009进行试验,防护服的带电量应不大于0.6 pC/件。
防护服若未声称具有抗静电性,制造商应在随附文件或包装上给出相关警示信息。
10抗渗水性
按GB/T 4744—2013的方法进行试验,含接缝处的试样静水压应不低于1.67 kPa(17 cmH2O)。
11阻穿透性能
按照GB 19082—2009中 5.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﹐含接缝处的试样对非油性颗粒的穿透率应不大于30%。